文章
  • 文章
搜索

新闻中心

详细内容

【夏至】 | 夏至已至,祝您清凉一夏

1.png

芳菲尽处,是夏天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是一年当中最长的一天。

2.png

在二十四个节气当中,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当时的人们是通过土圭来测日影的,《恪遵宪度抄本》中说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至就是极、最的意思。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了最北处,白昼时长最长,人的影子最短,故称为夏至。”


3.png

民间素有:“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夏至到了,也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炎热的夏天正式到来。虽然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就从地球北回归线出发,逐渐向南回归线靠近,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缩短,但热量到达地面后不易散发,因此夏至过后气温仍然会持续升高,还是要继续防暑降温。


4.png

夏天降雨很常见,夏至过后,雨水会更加频繁。这是由于在夏至期间,地面温度较高,空气对流强烈,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午后或者傍晚时分,容易出现降雨。但这种情况下的雨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属于小范围降雨。除此之外,在夏至前后,恰好是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如果暴雨天气过于频繁,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5.png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众所周知,在古代,人们的许多祭祀风俗都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系,夏至日也是如此。在夏至前后,部分农作物正好要丰收,这时民间会举行隆重的“过夏麦”仪式,以庆祝丰收、祭祀先祖。皇宫里则会用冬天储藏的冰来消暑。这些风俗习惯从周朝开始,历代沿用。

6.png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到了夏至,就可以开始吃凉面了。一个原因是,在气候炎热的时期,进补一些生冷之物不仅可以降火开胃,身体还不会因为食用寒凉食物而收到损害。再有就是,夏至之时,新麦已经丰收,故吃面也有“尝新”之意。

在江南地区,夏至日除了要吃面以外,还会吃“麦粽”和“夏至饼”。部分地区的人们在这天还会用“麦粽”来祭祀祖先或者将其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饼”则是一种外形很像韭菜盒子的面食,里面会夹着青豆、豆腐、腊肉等食材在祭祖后食用。

7.png

据中国民间的说法,夏至有三候(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夏至期间,“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鹿头上的角是朝前生长的,因此鹿属于阳性动物,夏至日代表阳气由此开始逐渐减弱,阴气自此开始生发,所以鹿的鹿角在夏至会逐渐脱落;夏至后阴气渐长,雄性知了感受到气温的变化便会开始振翼而鸣;像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自此开始生长。”由此可见,夏至过后,在炎热的仲夏时节,阴气容易生发。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在适宜的时节进补适合的食物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8.png

一、不宜过度食用生冷食物。

虽说在这个期间进食性凉之物可以祛暑,但不宜过量。夏至之时,气温较高,心火较旺,脾胃较虚。中医认为,由于外部气温较高,当身体内部的气血被输送到体表之时,脾胃的气血便会亏损,如果过度进食寒凉食品,肠胃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腹泻。

二、不宜进食油腻厚重食物。

每到夏季,有很多人会感到精神萎靡,胸闷气短,这就是民间常常说的“苦夏”。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食补来改善体质。多吃一些清淡滋补的食物是最好的,例如糯米、豌豆、瘦肉、虾仁、冬笋、栗子、干贝、香菇等,也可食用锅健脾利湿、补虚强气的牛肉来为身体补充能量。

9.png

这碗牛肉冷面,绝对是炎热夏季的不二之选,做法也非常简单:购买一些秦宝牛肉酱牛腱回家,切成片备用,再将荞麦面或者冷面煮熟后过凉水。把凉开水、苹果醋、生抽、盐搅匀后便是冷面汤,把面条放入其中,放上切好的牛肉片、黄瓜丝、半个煮鸡蛋、韩式泡菜。这样冷面就做好了!在炎热的夏天,既不耗时耗力,又能感受到清凉鲜甜的美味,吃上一口,美味滑过唇齿之间,在心头荡漾,绝了!

10.png


到了夏天,气温升高,人的心情难免倦怠烦躁,在这个时期,越应该注意休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适度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再配以适合时宜的食物进行调养,一定能健健康康地度过这个夏天。

夏至已至,祝您清凉一夏!


电话直呼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400-029-6060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