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甜党的战争
从新年伊始的
汤圆、春卷就开始了,
等到了端午节,
咸甜党的拉锯战
也进入了白热化时期。
到底谁占上风,
一直也没分出个胜负,
咸甜两派多年来依然互相攻伐,
都声称自己才是正“粽”。
甜党:蜜枣粽才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咸党:我觉得蛋黄肉粽才是yyds!
在这场混战中,你站哪一派?
你又对哪个口味的粽子情有独“粽”?

咸粽子大都分布于南方地区,
分别有腊肉系、火腿系、蛋黄系、
香肠系、虾仁系、肉丁系等。
平时见惯蛋黄肉粽,烧肉粽的你,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牛肉粽?
内馅:牛肉、糯米
上榜理由:牛肉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的说法,是补脾益气的佳品。牛肉的鲜香、糯米的软糯、粽叶的清香全都混合在一起,口感丰富又独具特色。
注意事项:牛肉粽子在材料选择上非常讲究,如果肉选得不好,可能会大大削弱美食体验。如果今年端午想尝尝这种咸粽,建议您可选购秦宝牛肉作为原料,将牛肉卤好后切成小块包进粽子里用水煮熟。待做好上桌,解开粽叶,原本雪白的糯米被牛肉汤汁浸得金黄,咬上一口,让人食欲大增。
蛋黄烧肉粽一直都是广式粽子的主力军,也是这么多年来咸派粉丝的心头所好。
分布地区:最初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美食,后来渐渐变成南方咸粽的C位。
内馅:以蛋黄和五花肉为主,有些地区还会配以香菇、瑶柱等食材。
上榜理由:烧肉的咸香混着微微发甜的咸蛋黄,对于肉食爱好者来说,除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能带来绝妙的美食体验,那颗圆润的咸蛋黄也能瞬间拉满多巴胺值。
特点:这种粽子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看像方形,后面看有一个看起来像锥子的小角,它的制作时间在所有咸甜粽子中最久,就凭这时间消耗以及丰富的内料,南方咸粽No.1当之无愧。
分布地区:广东肇庆地区。
内馅:五花肉和其他调味料。
上榜理由:与蛋黄烧肉粽不同的是,肇庆裹蒸粽的内馅中通常只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了更好地调味,还会在其中加入曲酒和五香粉,正因为如此“讲究”,蒸出的粽子内馅肥而不腻,清香扑鼻。
要说最别致,最可爱的粽子,非鸭母粽莫属。
分布地区:雷州、徐闻、遂溪、麻章等地
内馅:猪肉、腊肠、虾米等
上榜理由:在雷州等地的农村,素有“五月五,提鸭母”的说法。这种粽子外衣是一种被当地称作苦刺棘的植物叶子,这种叶子被村民们从野外摘回来以后会去掉其表面的刺,将苦刺棘洗干净后,当地村民还会在猪肉、腊肠、糯米中加入一些被称作“蛤蝼”的植物,最后把外部的叶子缟织成鸭子的形状,呈现出专属于当地的别具一格的特色。

在北方人心中,甜粽子的地位绝对无可撼动。
豆沙粽子在北方很常见,分布地区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内馅:以豆沙为主
上榜理由:其内部甜甜的豆沙馅和外面软糯的糯米成为了最完美的cp,豆沙绵密可口,喜欢吃甜食的人绝对无法拒绝。
在北方地区,枣粽子也玩出了许多花样。有蜜枣和红枣单独solo的,也有蜜枣和红枣都同时出现在一个粽子里的。随着人们口味的发展,现在也有红枣、蜜枣、红豆mix版的……
分布地区:这种粽子在北方产大枣多的地区比较常见。
内馅:以红枣为主
上榜理由:蜜枣晶莹剔透,和糯米一起吃,再蘸点白糖,清爽可口,人间美味!
对于咸粽党来说,觉得北方甜粽口味寡淡,口感单一,没有什么吃头,但也出现了不少欣然接受两个口味的“端水大师”。
甜粽党对咸粽子的看法大致分为三派:
坚定派:“红烧肉我能吃,咸蛋黄我也能吃,但咸粽子我实在难以接受。”
倒戈派:“自从吃了咸粽子后,我心中再也容不下别的口味的粽子。”
中立派:“都!挺!好!”
从咸粽党倒戈的人较少这一点看,似乎是咸粽子略胜一筹。
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千古谜题不同的是,先甜后咸还是先咸后甜可是有明确记载的。北宋高富帅张耒的作品中提到:“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在宋朝时,甜粽子就已经出道了,可到了明朝,《竹屿山房杂部》中的猪肉粽子才姗姗来迟。在出现时间上,甜粽子赢了。
别打了别打了!
世间百味,适口者珍。其实不管什么馅儿的粽子,只要符合自己的口味,那就是好粽子,对于秦宝牛肉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