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
除了舌尖上的中国
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之外
一部新的纪录片《早餐中国》
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不禁有人感叹道:
“只有在中国
才可以把早餐拍出100集”
中国各地的早餐
依据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
都有着不同的特色
今天,“秦宝号”发车啦
秦宝牛肉带着大家看看各地的
早餐美食地图
今天你吃早餐了吗?
说到河南
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不是
胡辣汤?
当然了
胡辣汤在河南人心中的地位
是不可动摇的
但也在凭借自己的热乎劲儿
圈了很多外地的路人粉
据阿里巴巴之前发布过的
《网购胡辣汤“风云榜”》
在某宝上购买胡辣汤的人在逐年增加
北上广一线城市
更是网购胡辣汤的主力军
胡辣汤为什么拥有这么多粉丝呢?
大概也是因为其自身“丰富的内涵”
胡辣汤里有什么?
肉汤、麻油、醋
豆腐皮、黄花菜
粉条、木耳、肉、花生……
热乎乎地吸溜上一碗
麻中有酸
酸中有辣
让你的味蕾得到大大的满足
除了胡辣汤以外
河南本地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早餐
豆沫儿
别看它名字不是很起眼
已经在中国存在数千年了
据说其起源与商代
与伯夷和叔齐有关。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也就是说:
武王在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周朝之后,伯夷、叔齐并不服气,且以此为耻。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诚,他们俩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
可这样的一腔热血并未换来好结果
他们在饿死之后
当地人非常敬佩他俩的气节
便把小米舂成粉末做成羹后
放入青菜和捣碎的黄豆沫儿
以此来纪念他们
豆沫儿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食品
味道也非常丰富
小米香、豆香一起在嘴里汇聚
营养健康且价格不贵
在河南结束旅程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山西太原
太原有一种特色早餐
第一次吃到的人一定吃不惯
它的名字也很奇怪
叫“头脑”
其中有三四块肥羊肉
和莲菜、山药
其中最具特色的一味调味剂是
黄酒
这也是很多人初次难以接受它的原因
看起来口味非常独特的头脑
其实是一服滋补良药
又名“八珍汤”
羊肉味甘性热,补虚开胃
藕根清热化痰;
长山药补脾除湿;
黄芪味甘性温,补脾健肺。
风味独特,滋补益气
是体寒体弱人的滋补佳品
武汉的早餐
可不仅仅只是美食那么简单
更是一种文化
在武汉
吃早餐被称为“过早”
过早对于武汉人来说
已经成为了大家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仿佛在早餐摊上遇到的食客
也成了一个固定交流社群
过早还有一个秘诀
那就是——快
出餐的人快,吃饭的人也快
在武汉
你经常可以看到捧着一碗热干面
赶公交车的人
热干面绝对是武汉的早餐名片
做早餐的师傅们会从市场上
买回碱面以后自己掸
再和麻酱、腌萝卜菜、
咸菜、葱花和香菜等拌在一起
武汉人的冲动、火辣、自由、洒脱的性格
全在这碗热干面里了
重庆人的早上
感觉吃碗小面才圆满
热辣红油的小面
辣子香味从六点就开始弥漫街头
到了饭点,面摊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和老邻居们一起坐在小面馆儿里
寒暄寒暄互相聊聊天
唠唠家长里短
再吃一口爽口劲道的面
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
对于北京人儿来说
早上一碗儿炒肝儿
再配上一个包子儿
或者喝一碗豆汁儿
再吃上一个焦圈儿
(单押×4)
这才是早餐的标配
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
“没有喝过豆汁儿
不算到过北京。”
胡金铨先生曾写到:
“不能喝豆汁儿的人
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
豆汁儿是北京独有的食物
是用水磨绿豆之后经过发酵
把沉淀物去除以后
留下上面的液体
这就是豆汁儿了
在冬天的早上
喝上一口热乎乎
微微发甜又微微发酸的豆汁儿
配上金黄酥脆的焦圈儿
越喝越热
感受感受冬日的惬意
对于陕西人来说
早上吃一个肉丸胡辣汤加一个肉夹馍
已经是美滴很了!
圆圆滚滚的牛肉丸子
在被勾过芡的汤里翻滚
再加入切块的蔬菜
微微粘稠的汤送去口中
一切都刚刚好
而像这样的早餐
完全可以在自己家做
直接购买秦宝牛肉馅
做成丸子之后
放入锅中煮
加入香菇、木耳、葱花、胡萝卜等
再将淀粉倒入煮好的汤中
一定要边倒边搅拌锅里的食材
等汤汁变成糊糊状就可以了
干净美味又卫生
这次咱们的早餐旅途就结束了
不同地域的早餐都有着
专属于各地的特色早餐文化
不知道你对哪个地区的早餐印象深刻?
每天花上十分钟的时间吃口早餐
就能一扫昨日的疲惫和阴霾
同时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这是专属于生活的仪式感
也是早餐的魅力所在